第(1/3)页 三天后,明州市委常委会会议室。 椭圆形的红木会议桌擦得一尘不染,每个座位前都摆放着名牌、茶杯和会议材料。 上午九点整,市委常委们陆续抵达。 走在最前面的是市长张林,他依旧是一副沉稳干练的样子,与相熟的常委点头致意。 紧随其后的是市委副书记,但这个位置目前空缺——自从郑仪由副书记晋升书记后,省委尚未任命新的专职副书记,相关工作暂时由郑仪和张林共同承担。 这个空缺,也让常委会的格局多了一丝微妙的变数。 接着进来的是市纪委书记赵庆隆。 他身材高大,面容严肃,眉宇间自带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。 他是纪检系统出身,办案铁面无私,空降到明州担任纪委书记,显然是省委看重其原则性和执行力,意图借助他的力量,整饬明州吏治。 他进来后只是微微颔首,便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,不多言语。 然后是市委组织部长秦胜。 他显得更为儒雅一些,长期在省委组织部工作的经历,让他熟悉干部政策,精于人事布局。 被放在明州组织部长这个关键位置上,使命就是为郑仪接下来的施政,配备一支得力可靠的干部队伍。 他脸上带着惯有的温和笑容,与几位常委寒暄了几句。 政法委书记、宣传部长、统战部长、市委秘书长等常委也相继入座。 秘书长姓王,是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,主要负责市委机关日常运转和协调,为人低调务实。 此外,还有两位非常委的副市长列席会议。 整个班子,呈现出一种“新旧搭配、以新为主”的格局。 郑仪、张林、赵庆隆、秦胜这几位核心成员,都是上次市委换届时,由省里精心选派下来的“新血”,是推动“新明州建设”和未来改革的中坚力量。 而其他几位常委,则多是明州本地成长起来的干部,或是在明州工作多年的“老明州”,他们熟悉情况,但也可能带有一定的本土色彩和固有思维。 这种结构,既保证了市委班子的战斗力和执行力,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凝聚共识、减少内耗的挑战。 九点零五分,会议室侧门打开,郑仪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了进来。 全体常委立刻停止了交谈,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到他身上。 “书记!” 众人纷纷起身。 “同志们请坐。” 郑仪走到会议桌顶端的主位坐下,双手虚按了一下,语气平和却自带威严。 会议室内安静下来。 郑仪环视一圈,目光扫过每一位常委的脸庞,算是无声的问候。 他的视线在空缺的副书记位置上略作停留,随即移开。 “现在开会。” 郑仪开门见山,声音清晰。 “今天常委会的议题主要有三项……” 他照例先通报了几项需要常委会知晓或履行程序的一般性议题,这些议题讨论得很快,大家都没有太多异议,顺利通过。 很快,会议进入了核心议题——研究干部调整方案。 组织部长秦胜拿起早已准备好的材料,开始汇报。 他先介绍了一下本次干部调整的总体考虑,主要是结合班子建设和工作需要,对部分岗位进行优化配备。 然后,他开始逐一介绍具体拟调整人选。 “……考虑到清江区区长岗位空缺时间较长,区政府工作亟待加强,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表现,建议由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周扬同志,任清江区区委委员、常委、副书记,提名为清江区区长候选人……” 秦胜的声音平稳,但在念到周扬的名字时,会场里还是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骚动。 几位常委的表情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。 周扬? 郑书记的秘书? 直接放到清江区当区长? 虽然只是“提名为候选人”,还需要经过人大程序,但谁都知道,这基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。 这个安排,既在意料之外,又在情理之中。 意料之外的是,周扬毕竟缺乏基层主官经验,一步到位担任区长,步子迈得不算小。 情理之中的是,作为市委书记最信任的秘书,得到重用是必然的,清江区虽然基础差,但正因如此,安排过去阻力也小。 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郑仪。 郑仪面色平静,看不出任何情绪,只是专注地听着秦胜的汇报。 秦胜汇报完毕,按照程序,需要与会常委发表意见。 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。 这种涉及重要人事安排的议题,尤其是像周扬这样敏感的人选,第一个发言的往往很重要,会定下基调。 市长张林清了清嗓子,率先开口: 第(1/3)页